聚焦上海自貿試驗區
  ■本報記者 陳璽撼
  11月初,美國東海岸一家醫院,數位患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志願者服下一種新藥。
  一周不到,從這些志願者血液中提取的血漿漂洋過海,在辦理完檢驗檢疫手續後,快速進入上海自貿區,用於相關疾病受試藥物的濃度分析實驗。
  這些人體血漿不僅是首批自貿區衛生檢疫新政監管的入境特殊物品,更創造了這項特殊物品快速入境的新紀錄。
  “這樣的貿易便利措施改革,我們盼了很久。”上海藥明康德新藥開發有限公司副總裁劉青新表示,新政縮小了國內外特殊物品在通關速度上的差距,讓上海自貿區內的企業在海外市場更有競爭力。
  曾比國際節奏至少慢三拍
  醫葯研發服務用的人體血液及其製品屬於風險較高的特殊物品。在我國,對於其出入境的衛生檢疫管理歷來極為嚴格。
  怎麼嚴格?企業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原先,每一次進口,都要拿著特殊物品的進口合同、合同雙方的情況介紹、產品說明、入境後的處置方案、實驗風險管控方案,等等,反正一大堆材料,去向當地衛生主管部門申請批准。獲批後,還要憑批准的文件,到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換取審批單。檢驗檢疫部門實施檢驗合格後,這些特殊物品才能入境。期間耗時,最短四周,最長超過兩個月。
  而在美國,除非是來自疫區或者嚴控名單上的特殊物品,其他東西入境手續一般耗時一周左右。
  如果把美國速度比作一拍,那麼在上海自貿區新政實施之前,中國速度就慢了至少三拍。在成本相近的情況下,一些追求效率的特殊物品分析訂單,自然就會流到國外其他企業手中。
  此外,通關等待時間太長,也與特殊物品不易保存的特性相衝突,存在維護成本高、受到污染風險大等問題。諸如此類的束縛,讓中國企業在海外談判時,往往處於不利位置。
  “打包”項解開了企業的結
  隨著打造生物醫葯產業高地和全球具有影響力科創中心定位的明晰,特殊物品成為上海國際貿易中的一類重要商品。2013年,上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共審批出入境特殊物品2萬餘批次,貿易金額達6.39億美元。
  不讓繁瑣的審批手續絆住企業發展的腳步,再造特殊物品通關流程,迫在眉睫。
  今年6月,2014版上海自貿區出入境特殊物品衛生檢疫管理規定出爐,高資信企業進口的低風險特殊物品只需以一個項目或一類產品提交審核,不用再“一物一審”。企業可以事先將要審批的特殊物品按項目或類別“打包”,再集中提交給監管部門,從而從容地安排特殊物品入境計劃。
  此舉極大簡化了審批程序,尤其適用於長期項目。劉青新透露,在藥明康德,有近七成訂單為長期項目,這些項目往往有兩個特點:一是審批量大,二是供應量不穩定。
  下轉◆6版(上接第1版)在一個長期項目執行過程中,會有多批次特殊物品先後要求入境,每批次數以百計,如果批批審、個個審,監管部門和企業都將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而且特殊物品來自生物,供應量會有波動,一旦多於此前報批的計劃,哪怕只多出來一個,也要再次申報,十分繁瑣。
  如今,藥明康德一些長期的低風險訂單,只需三個月甚至一年報批一次。期間,再次入境同樣類別的產品,無需重覆提交申請材料,企業再也不必為某一批次的供應量與報批量不符而糾結了。
  “錢景”看得到也摸得到
  已在中國境內實驗室做過試驗的進口血漿,被不少人視為廢棄物,但對藥明康德而言,卻可以成為一塊全新的業務增長點——若將它們再出口到國外有進一步分析需求的科研機構,這塊海外市場“錢景”,對企業而言,保守估計,可達其目前銷售額的十分之一。
  不過,在上海自貿新政實施之前,鑒於特殊物品來源不清、難以鑒定等原因,特殊物品再出口大門始終緊閉,“錢景”只能看,不能“摸”,這讓區內眾多生物醫葯企業心癢不已。
  現在,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主動介入進行預先審核,如果判定特殊物品不含有中國人的遺傳物質,並且在出境前驗明,始終按進境報批方案處置,一般可以再出口。劉青新表示,看到新的商機,區內“有志於此”的企業都在與監管部門積極溝通,一旦能夠形成一套體系,證明再出口特殊物品的真偽,上海就有望在短時間內形成一個國際性的特殊物品再出口高地。
  目前,條件已經成熟,只欠“東風”。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上海出入境部門共審批出入境特殊物品1.01萬批次,貿易金額達4.5億美元,藥明康德、諾華、科文斯等全球著名生物醫葯企業皆已進駐上海,並且瞄準了特殊物品的再出口業務。
  (原標題:中國速度,如何跟上國際節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c31ickz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